跑步减肥腿会变粗吗(请问跑步可减肥,腿会变粗。)
时间:
2024-03-30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足球
文档下载
脂肪只能整体消耗,平均减少。跑步持续5分钟后,心脏已经适应,心搏有力,泵血均匀,并随时根据运动量的大小作出相应的调整。20分钟的慢速长跑不但能大量耗尽体内的糖原,而且要动用体内的脂肪。且由于慢速长跑不很剧烈,不会使机体过分缺氧,故有助于脂肪的消耗,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若停止跑步运动,应逐日递减运动量和运动时间,以免引起“反跳性肥胖”。

跑步减肥小腿会变粗吗?
每次跑5KM以上,可能会有效果粗。
减肥嘛
第一,别从吃上下工夫,不吃饭5天就可能内脏器官衰竭,抢救都没有用。非和吃叫劲就吃7成饱吧。(听说有人吃蛔虫效果相当快相当不错,网上有卖的但敢吃的人少,还得小心蛔虫卵跑到脑子里。)(吃减肥药也会有效果,但是同时还会头晕无力,虚汗狂出,心脏狂跳,相比还是吸毒更好点,也可以减肥。)
第二,局部减肥是不可能的。局部肌肉的运动并不会消耗肌肉附近的脂肪(好象飞机有独立油路供应系统,人体还没进化出此系统)。脂肪只能整体消耗,平均减少。
第三,别把减肥和塑型搞混。(高强度的重复动作,是用来塑型、长肌肉、增加力量的,结果想减的没减掉,反到多了肌肉)(不过长肌肉也是很难的,要专业的训练才可以,一般跑跑步什么的,是达不到增长肌肉的效果的。)
第四,保鲜膜之类的东西不要用,那个是竞技选手赛前减重用的,效果超级快,但是只减水分,不减脂肪!喝水马上增重。蒸桑拿和保鲜膜一个道理!(我那教练参赛前多2公斤,直接穿雨衣去跑5公里了,还是夏天,我那个汗啊,不过要小心虚脱。)
建议40分钟以上不间断运动(慢跑、羽毛球、乒乓球、健身操、等等根据个人喜好可以随时变换)每天2次,运动量可以小到快步走,但是不能停,全身慢慢减吧。1年见效果。想快点减就延长运动时间吧。你需要的只是坚持。
40分钟内的运动,只是在消耗你今天吃的东西,消耗身体脂肪的那些酶、循环系统还没启动呢。
跑步确实会让腿粗,不过你跑步是不会粗的,你不是专业的运动员,你的运动量根本就达不到增粗的境界。
经常运动的地方不容易堆积脂肪,但是堆积脂肪的地方并不会因为经常运动而减少。
每天运动的时间长的话可以瘦。
中医药物减肥、针灸减肥、按摩减肥,一定要找个正经的地方,每个人的阴、阳、虚、实,气、血、盈、亏,都不是一样的,千万别拿别人的方子往自己身上乱套。请问跑步可减肥,腿会变粗。
跑步不会让腿变粗,它只会让你的腿变结实.建议:一.早晨饭前跑步,跑步前要先把腿抬起来放平压上5分钟,跑完以后要斜叉开分别压上2___3分钟;二.晚上饭后要迈大步散步15__20分钟.三.白天有时间也可适当压一压腿.
祝你健康/愉快,让人羡慕.
以减肥健美为目的的跑步,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速度要慢些,以保持均匀呼吸。20分钟的慢速长跑不但能大量耗尽体内的糖原,而且要动用体内的脂肪。且由于慢速长跑不很剧烈,不会使机体过分缺氧,故有助于脂肪的消耗,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运动对身体确有很多益处,男女老幼都可参加。但怎样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量,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各人锻炼的要求不同,目的不一,如运动员要求提高运动成绩,为国争光;多数人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也有不少人是为了减肥、健美,以保持青春的活力。目的不同,锻炼的方式、方法自然也有所区别。这里仅从全民健身的角度,谈谈以锻炼身体为主或以减肥、健美为目的的运动者,应当如何选择跑步的运动量。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发现:在跑步开始的5分钟内,心脏为了适应机体的运动而进行调整,心跳显著增快,心脏泵血加剧,但其程度是不均匀的,被称为“心脏适应期”。跑步持续5分钟后,心脏已经适应,心搏有力,泵血均匀,并随时根据运动量的大小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跑步20分钟以内,提供运动能量的主要是体内贮存的糖原,特别是肌糖原和肝糖原,因为糖在有氧条件下能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跑步20分钟以后,糖原大部分被耗尽,供能的主要来源转变为体内的脂肪。脂肪被动用时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可直接氧化供能,而脂肪酸则变为乙酰辅酶A,再经过代谢,一部分转变为糖以提供能量。由于脂肪供能需氧量多,因而在跑步强度达到缺氧程度时,就不能靠氧化脂肪来提供能量。
由此可知,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跑步,时间不应少于5分钟,否则对心肺功能的提高无助益。超过5分钟的跑步,持续的时间越长,心肺功能的锻炼也就越好。至于跑步的速度是次要的,可按照自己的体力来调整。
以减肥健美为目的的跑步,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速度要慢些,以保持均匀呼吸。20分钟的慢速长跑不但能大量耗尽体内的糖原,而且要动用体内的脂肪。且由于慢速长跑不很剧烈,不会使机体过分缺氧,故有助于脂肪的消耗,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长跑的第1个月里,因食欲增加体重会稍有上升,但第2个月体重就会很快下降了。若停止跑步运动,应逐日递减运动量和运动时间,以免引起“反跳性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