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人文精神”是指人了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对于“人文”的研究与教育受到各国学术界与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因此,从人类科学史来看,人文科学早于社会科学,并曾经包容过社会科学,这种状况至少延续了几百年。
人文体育与科学体育的区别与联系?
人文科学与体育人文科学简述 人文科学概述 一、人文的本质: 人文的本质在于人文精神。人们通常把人文分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人们对自身文化的一种了解,一种学问,是“知道”;人文精神是对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的自觉,它通过人们的行动体现出来,是“体道”。所谓“体道”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自己所领会的文化之“道”体现出来。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很重要的一层就是知与行的关系。“知”是重要的,但“行”更重要。因为在“行”中,人文知识才真正成为活得东西,成为属于主体的东西。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不过这里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的精神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核心部分,即泰勒所说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它是人类某个民族或社会所共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这种“价值与意义的世界”在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中是不同的。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文化,西方人有西方人的文化。甚至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的人群中,如城乡就有很大的文化差别。正是这种人文的差别,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容易造成各种误解和隔阂,增加了人类相互之间交往的难度。 二“人文精神”的文化基础 在研究“人文精神”时必须首先明确人文精神的文化基础是什么,也就是“人文精神”以什么样的文化活动体现出来。 国内的学术界对这个问题大体可以分为3个观点: (1)将人文学科或人文文化看成是“人文精神”的文化基础。有的学者以为,人文精神是从各门人文学科中抽取出来的共同问题和核心方面,即对人生的追求;也有的学者认为人文精神是一切人文学术的内在基础和根据。还有的人认为“人文精神”是知识分子应有的一种情怀,是这个阶层的精神特征,而不具备这种特征的人哪怕知识再渊博,也不能算是合格的知识分子。 (2)将人文学科或人文文化中的某一门特定学科或某一种特定文化看作是“人文精神”的文化基础。有人把文学精神等同于人文精神,有人将哲学或伦理精神等同于人文精神,还有人将艺术精神等同于人文精神。 (3)将整个人类文化看成是“人文精神”的文化基础。这种观点认为人文精神应当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整个人类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思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因此“人文精神”是指人了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 这三类观点对于有关“人文精神”的讨论和理解,都是很有价值的。第一种观点的价值在于各人文学科和人文文化及其传统意义上的人文素质、人文修养、人文关怀、人文理想以特别的关注。第二种观点的价值在于,各人文学科和人文文化中的某一门学科或某一种文化以特别的关注,并从微观上,即文史哲的某一个侧面来阐释“人文精神”。而第三种观点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比较宏观也比较全面,突出强调了人类各种崇高的文化精神的统一性和不可分割性。 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主要存在着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学派的争论。人文主义又叫做反自然主义(anti-naturalism),它突出强调人文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根本区别,强调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性质和研究方法方面的根本区别,根本否认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人文主义者看来,人文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是根本不同的,自然现象具有确定性、普遍性和可量化性,可以对其加以客观的实证的解析和说明,而人文社会现象,尤其是人的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则具有非确定性、个别性和非量化性,它们本质上是个意义世界、价值世界,不可能被客观地加以解析和说明,只能通过理解才能把握。因此,人文社会科学不可能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而必须有自己的独特方法,这就是理解。 对于“人文”的研究与教育受到各国学术界与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人文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必须实施的一种教育内容。人文教育的实质不是知识性、技术性、实用性、时尚性的(虽然它与这些方面有关),其实质是精神性和智慧性的。各种人文知识只有在人文精神的层面上才能得以复活。 人文精神具有不可取代和不可转让的性质。人文精神是不可间断的。间断就意味着人文精神的倒退、放弃和堕落。 三、人文科学的本质 所谓人文科学,是指一些以人的内心活动、精神世界以及作为精神世界的客观表达的文化传统及其辩证关系为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它是以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为学术研究主体的学科,它所研究的是一个精神与意义的世界。我国的《辞海》对人文科学作了这样的解释:“人文科学源出于拉丁文humanists,意即人性、教养。在欧洲15、16世纪时开始使用这一名词。原指同人类利益攸关的学问,以别于中世纪教育中占统治地位的神学。侠义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广义一般指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括哲学、经济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 讲到人文科学,首先就碰到一个问题,有没有人文科学?能否称之为人文科学?有的学者认为,人文不是科学,科学不是人文。所谓人文科学至多只能叫人文学科,不能叫人文科学。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关键在于对科学如何理解,我们不能以自然科学为科学的唯一范式,并以此对人文科学提出同样的规范和要求。即使从最侠义的科学概念出发,即从追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要求来看,也不能完全否认人文科学的存在,因为人文现象也有自己的规律性,以人文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仍然是存在的。例如,文学作品不是科学,但以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的文学研究则是科学。由此我们可以认定,人文科学就是以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其积淀的精神文化为对象的科学。 有一种说法,认为科学(包括社会科学)是从多样性、特殊性走向统一性,而人文科学则必须凸现其独特性、意外性、复杂性。人文科学更贴近人,甚至可以说是研究人本身的学科。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文学是人的幻想,历史是人的记忆,哲学是人的思维。 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主要存在着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学派的争论。科学主义又称自然主义(naturalism)其根本特点是用自然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科学性质和研究方法等,主张对社会现象的科学研究应当采用与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现象一样的方式来进行,力图在自然科学的规范和方法论系统中建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及体系。 人文科学主要包括文学、史学、哲学,以及包含着由这三个学科衍生出来的其他一些学科,如语言学、美学、宗教学、伦理学、文化学、艺术学(艺术史、艺术批评)、考古学等。 人文科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最早的学问就是人文科学。古人把人类的各种学问都统一称之为“智慧之学”,或曰“哲学”,其实就是人文之学。若从现在科学的意义上讲,人文科学诞生于14至15世纪,它是欧洲思想经过漫长的中世纪黑暗时代苏醒过来后向神学挑战的产物,是作为神学对立面提出来的。因此,从人类科学史来看,人文科学早于社会科学,并曾经包容过社会科学,这种状况至少延续了几百年。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如何理解?
自然科学,是遵守科学方法的一个学科。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社会科学,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它的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广义的“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
人文学科,以人的文化生命的存在和活动为研究对象。人文学科有着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的基本任务。这些基本任务概括起来有三:(一)探讨人的本质,(二)建立价值体系,(三)塑造精神家园。正是在这些基本任务上,人文科学进一步显示出自身的特质。 如文学、哲学、艺术等学科。
硬科学与软科学。硬科学包括了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研究范式固定,研究结果客观明确,不收人的主观观念影响。软科学包含了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研究方法多样化,研究范式没有完全确定,研究的结果与研究者的主观观念与价值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大多存在争议。
体育学科是交叉学科,没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范式,研究人员大多借用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所以,做体育学科研究要多学习一下母学科的知识。